王  帆
  中國外交伴隨著國際格局的轉型以及自身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變化,正處在戰略轉型之中。從中國的發展戰略而言,既要解決好孤獨發展,關鍵時刻無朋友的問題,又要避免美式聯盟的排他性後果,達到全方位外交的日標,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新型合作關係模式。而我們的戰略伙伴關係缺少義務上的約束,因此,筆者建議倡導和實施發展聯盟戰略。理由如下:
  第一、當今世界由於相互依存的複雜性,功能性合作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。國與國之間在一個領域是合作伙伴,在另一個領域可能是競爭對手。發展聯盟實際上是功能性聯盟,立足於發展功能合作關係。
  第二、既是聯盟,那就必須在這一功能領域達到義務和收益的平衡。義務約定對於固定雙邊功能性合作有好處。它與我們戰略伙伴關係最大的不同在於強調收益的同時,也強調約束性和責任。而這對固定功能性合作關係有重要意義。
  第三、發展聯盟較美國傳統聯盟的不同在於,我們立足於經濟合作,不會像美國那樣的安全聯盟導致集團式的分化,能夠占據道義制高點。在發展的問題上相互協作,互補,共贏,共擔風險和責任,共享成果。
  第四、發展聯盟更有利於團結髮展中國家群。通過這種功能性結盟,有利於中國更好地發揮影響力,更好地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。
  第五、發展聯盟不僅可以是雙邊的,更可以是多邊發展聯盟。
  總之,發展聯盟可以更進一步促進合作,不排他,既有戰略合作空間,又避免傳統聯盟的困境。從歷史上看美國是強強聯手,中國不僅要實現強強合作,也要強調強弱互補,盡可能做到不以強化某種組合而犧牲其他聯合與合作為代價。從而真正達到我們的朋友遍天下。
  此外,中國目前正處於由弱國向強國的戰略轉型時期,必須接受相對較長時期在國際舞臺上總體的從屬地位和輔助地位。從戰略的角度看,中國對外戰略的當務之急是發展制約力,而不是主導能力。中國的戰略機遇期,是保證中國有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以保證中國上升發展的時期,這個機遇期不是中國成為霸權的契機或突破口,我們要有周全的設計。簡而言之,應有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重點實施地區戰略,也就是傳統的周邊戰略;第二階段是大周邊戰略,向傳統周邊的外圍延伸,包括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兩洋戰略和向西以中亞、中東為外徑,東向跨太平洋的拉美延伸的海陸戰略;第三階段為全球戰略,全球戰略並非霸權戰略,而是更加註重地區戰略與遠洋戰略的統籌平衡,更加註重對歐亞大陸和海洋戰略的相互結合。
  根據自身實力制定對外戰略、把握階段性目標和時機對於中國外交戰略規劃至關重要。在中國實力處於由地區大國向地區強國的轉型期內,必須切實避免戰略上的冒進,掉入他國設下的陷阱。▲(作者是外交學院院長助理,教授,本文摘編自其新著《新開局——複雜系統思維與中國外交戰略規劃》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83wibd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