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貫道的修持觀 一貫道的修持觀 壹、 前言 究竟一貫道以甚麼修行法門,能夠走入人間。在短短數十年裡,讓眾多大地群生,能聞道法喜,這就是大道殊勝的地方。每一位道親在求道時,都會接受一句:恭喜!這不是一句應酬的客套話,那是來自一個人天讚歎,諸佛菩薩歡喜的大肯定。讚歎一個生命從此不再墮入六道輪迴,能夠得到自古以來不輕傳的自性三寶,一個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門。這樣一個殊勝的法門,我們當然要有一番地瞭解,應如何修持,這就是「一貫道的修持觀」。 談到一貫道的修持觀,常會提到「性理心法」。什麼叫作性理心法?簡單來說,就是由本性直接流露出來,不經過思量,也就是《中庸》所言:「不思而得,不勉而中,從容中道。」。若人心中想:這位講師講得好不好?講得好,我就去聽。這位點傳師有沒有招呼我?招呼我,下次我就去。這個佛堂大不大?莊嚴嗎?有的話我就去。這個叫做落入階級在修道,這個不是從本性直接流露出來的。從本性直接流露出來的,是沒有經過思量的,修道本來就是我們的本份,不會落入階級。 《莊子》內篇逍遙遊:「水之積也不厚,則負大舟也無力」,大意是:水積不厚深,就無力行大船;人若道德涵養不深厚,又怎麼能擔當重任。《孟子》曰:「盡其心者,知其性也。知其性,則知天矣。存其心,養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」窮究心之本源,以達性體。掌握了自性本體,自然就通透了道的大體。抱守先天道心,溫養先天本性,這樣子就可以體道事天了。所以,一貫道的修持法門:就是以性理心法(內功),及行功了願(外王)做為修辦道的依據。以下幾點,作為一貫道修持觀的探討。 貳、良心作主的生命自覺 一貫道的修持觀,可以斬釘截鐵的說:就是明師一指,點明人人本有的自性心燈,吾人當「還自本處」即悟明心燈。一個人為善為惡,不在他讀了多少經典,佛經讀完,他就是一個開悟的人嗎?不一定。因為要從本有的天理良心用功夫,當良心善性被發露出來,這就明善而復初了。如果只是知識的追尋,即使讀到博士畢業了,不一定是一個孝順的孩子。為什麼?良心沒有發露出來。就像很多人,常常覺得自己不快樂,於是買了很多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書來看,看完了,依然不快樂。為什麼呢?因為沒有從心裡面去用功夫,做根本上的改變。 所以,一貫道的修持法門,不是在六根裡頭找消息,而是在心地裡面用功夫。在《西遊記》裡的孫悟空,他有一隻火眼金睛,能夠看清一切的妖魔鬼怪,所有妖魔在他的眼裡都無法遁形,他們要害三藏大師都沒有辦法。我們有沒有那一隻頂門的第三隻眼?起碼要有能力看清楚自己內心的不安,洞悉自己的煩惱,而從當中解脫,這個就是良心作主了。  以前的修道人是暮鼓晨鐘。早上敲鐘,晚上打?禮服炕C早上敲鐘是依教奉行;「依教」就是依照聖人講的話去做。晚上打鼓是要觀身過錯,這是「暮鼓晨鐘」,用來敲醒生命的自覺。生活中有一種經驗:明天早上五點鐘要起床,會有三種情況。第一是五點自己就會準時起床。第二是用鬧鐘叫起床。第三是鬧鐘響了,把它按下去,繼續睡覺。這就告訴我們,求道以後要勤而行之啊!就如準時自己起床,凡事都得認真去做。 有些人必須要點傳師一再地鼓勵,參加了很多的經典班,才能夠修道。有的人,你再怎麼打電話,他依然不來。這就是老子所講的「大笑之」。哈哈一笑!人生得歡樂且歡樂啦。為什麼要修道呢?老子很感嘆的說:「不笑不足以為道」因為道是無形的,眼睛看不到,雖然看不到,但是只要肯修道,心是可以感受得到,體悟大道的。就像我們在講「愛」一樣。愛是無法講得出來的。愛如果可以說得出來,那個愛就已經離真愛有段距離了。這個叫做千言萬語道不盡,只求一人一回眸。所以真正的愛是一種「會心」。例如:約好晚上八點在電影院門口見面,不用說話,眼睛一挑就知道了。這個叫做會心。那必須是兩人相愛才能夠會心。所以,修道要和道相應,要如何才能印心呢?也必須要有心修道才行,因為道是從自己的良心開始。 參、率行而行的生命實踐 一貫道修持是不參禪、不打坐,只在本性裡用功夫。有人說:修一貫道是那麼平常,沒什麼,既沒有神通,也沒有讀很多的經典,這樣就是修道了嗎?其實最平常的法門,就是最殊勝的法門。呼吸是最平常的,可是它是延續生命的方式,如果不能呼吸,就差不多要說再見了。是真佛只論家常,最平常的生活之道,往往知道卻做不到。 修道要從那裡開始?從本性開始。六祖惠能大師說:「何其自性本自具足,何其自性能生萬法。」覺悟到自性,原來是自家本有的,妙用無窮能生萬法啊!孔子也說:「仁遠乎哉?吾欲仁,斯仁至矣!」道存在我心中,動慈悲念頭,慈悲就來了,不需要向別人借一個慈悲。本性是本來具足的,不管是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也好,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也好,這些都是本性本自具足之德性。僧璨大師說:「世道無難,唯嫌揀擇。」修道其實沒那麼困難。只要不生憎愛、瞋恨、比較、揀擇的心理,道就自然發露出來了。六祖惠能大師說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是個明上座本來面目?」修道人當然是不思惡,但為什麼也不思善呢?善如果要經過思量,那做起來就不踏實,因為經過思量,就是後天心的作用,如果有心而為,做起任何善事,都會有挫折感。因為當我們關心一個人,他不一定會領情;愛一個人,他也不定會接受。只要是有心而為,就會有挫折感。 母親愛孩子,那是沒有思量的,她不會想我為什麼要去愛這個?烤肉臚l,那是一種人間最偉大的愛;不假思索的,就是將孩子平安的從小帶到大。人間最偉大的愛──母愛,是不假思量的。「思量即不中用」,任何事情只要你想:我要不要去做?做了別人會不會肯定我?別人會不會讚美我?當遲疑一下,大概就不會去做了。修道是從「本性」開始,率性而為。如《中庸》所說: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。」 當我們接受明師一指的時候,我們的生命開始產生蛻變,什麼叫做生命蛻變?例如:一位道親,他的兒子是「五專」畢業,什麼是五專?吃、喝、嫖、賭、睡這五樣東西,他樣樣精通。跟別人打架,從來沒有打輸過。他的母親為了這個兒子很煩惱。有一天,因緣到了,這個小孩到佛堂來求道。自從他得道以後,他整個人變了,不會出去和別人打架,也不喜歡喝酒,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,彈著他那一隻心愛的吉他,唱一首:「心事誰人知?」,每天都足不出門。媽媽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兒子得道以後,整個人都變了,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,是不是腦筋有問題?就很緊張地去問點傳師,點傳師告訴她說:「沒有關係的,因為你的兒子以前只會吃喝嫖賭睡,好的事他都不會。今天他求道了,他的良心在明師一指點之下被激發出來了,開始覺得以前所做的種種行為是不對的,可是對的事情他又不會做,那到底要怎樣呢?他也不知道,只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,彈吉他唱歌了。如果能讓他多接近道場,他的個性行為就會改變。」這個小孩讀了很多的經典嗎?看過很多的書嗎?或是有人教他嗎?都沒有,在明師一指點之下,生命產生了蛻變。 還有一個例子。有一位道親,他太太求道以後,整個人都改變了。那位壇主每次 都載他 太太來聽道理,將她載到道場以後,他立刻又回去照顧小孩。別人就覺得奇怪問他,為什麼你自己不聽而要你太太來聽?他說你不知道啊!自 從我 太太來聽道理以後,我就不用時常向我的鄰居賠不是了。因為我太太以前如果不和鄰居吵架,她就會覺得生活很無聊,每一次跟別人吵架,我都要去賠不是,可是她現在聽了道理之後,不再和鄰居吵架了,所以我雖然要花時間帶她去道場,還是很值得。真實做到的生命歷練,那種經過道的潛移默化,道在心中所播下的種子,內化成生命的自覺,自發性的對道親的關心,以生命對生命,以真誠對真情,是一種直接對生命的關懷,不是表面的,更不是一種表相的追求。 人往往都注重表相。道德老子說「寵辱不驚」,無論受到任何寵愛或侮辱,不驚恐,都不影響我的心,我該怎麼做,就照我的本份去做。如果人生,要建立在別人的掌聲與肯定之中,一定要人家說有才華,才活得下去,那是自討苦吃,因為要寄望外在的一切,是無法掌握的,太困難了。只要自己清楚自己,做自己該做的事,那?找房子N安然自在了。 肆、理事圓融的生命體驗 一貫道修持的法門,是落實的,不是作秀的,是真實做到的。道到底在那裡?大家來道場,一句溫暖的寒喧,一個親切的問候,一個真誠的關懷,道就在這個地方。所以一貫道強調的就是「解行相應」,瞭解修道是理解性的,而不是逼迫性的。我們看到很多的老前輩們,走過人生漫長的路,回首一生的感受就是「行盡世間天下路,惟有修道不誤人」。要他一日不修,根本就不可能,因為道已經在他的生命裡產生了作用。例如,各位有沒有喝過養樂多?養樂多是苦的對不對?養樂多是不是苦的?不是苦的,那是什麼味道?酸的。你怎麼知道是酸的?我們怎麼會知道養樂多是甜甜酸酸的,因為我們喝過,喝過了,所以知道它是甜甜酸酸的。「道」因為我修過了,體驗過了,所以我知道修道很快樂。叫我不修道,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道一定是透過生命的實踐驗證,以智慧去行解相應,而不是告訴別人,你不修道,就會墜入地獄。別人怎麼會相信呢? 明理後,自然就會去「行」;真實做到。有些人經典看得很多,講得很多,可是沒有去實踐。就像人看了很多醫生,拿了很多藥,卻不吃,病怎麼會好呢?佛是大醫王,是最好的醫生,法則為一切三界無上良藥,法是最好的藥。如果只是讀了許多的法門,卻沒有去實踐,用在自身上,找出自己的脾氣毛病,心怎麼會修得好。所以「解行相應」,解和行一定要一起做。 人格修行要做到完美的境界,是從那裡用功夫呢?《大學》裡說:「為人君,止於仁;為人臣,止於敬;為人子,止於孝;為人父,止於慈;與國人交,止於信。」就是孝、悌、忠、信而已。所以,一個人要修到覺行圓滿,得從那裡用功夫?孩子將孩子的本分做好,父母將父母的責任做好,這樣就是在修道了。修道是解行相應的,離不開生活的,如果道理說得很多,在實際在生活上都做不到,那又有什麼意義呢? 有一次,阿明在接受辦事員的訓練課程。點傳師就告訴他,當辦事員看到人都要鞠躬,看到點傳師來要遞毛巾。在家裡有沒有為自己的父母親遞毛巾?如果只是在道場上遞毛巾,在家裡沒有為你的雙親遞毛巾,還不夠。所以,從現在開始,如果要當辦事員,就要在家為父母親遞毛巾。阿明想這下慘了,因為他和他父親已經有很久沒講過話了。他認為父親很固執,與自己性格很不合,兩代有代溝。為什麼年老的一代和年輕的一代會有代溝呢?因為老年人喜歡談他過去的英雄事蹟,而年輕人喜歡談他的未來。如果你和一位長者講,說你也談談你的未來吧!他會說未來有什麼好談的,一想到未來就想到棺材,所以老年人跟年輕人所想的不同,於是代溝就形成了。 阿明和他的父親也有代溝,這麼久沒講話,這下子,可把他給難倒了。那一天 租屋,他早上五點多起來,拿著一條毛巾,在他父親的房門口,走過來,走過去,想把毛巾遞上去,可是開不了口,十幾年來都沒有叫過父親,現在要拿毛巾給父親,無論如何都開不了口,在房門口走來走去的,把他父親吵醒了。他父親一看,兒子怎麼拿著一條毛巾,在門口走來走去的?就問:「你是怎麼了,沒事拿著一條毛巾走來走去,還不趕快去上班。」這個時候阿明沒有辦法,低著頭叫了一聲爸爸:「爸爸,對不起!我十幾年來,都沒有拿毛巾給您,爸爸請用毛巾。」他爸爸拿起這條毛巾,整個人都楞住了,不曉得要說甚麼才好。一條毛巾解開了父子情結。修道在生活中,這個就是一貫道。「吾道一以貫之」以本有的良心善性,去面對生活,本著不變的道心真理,去貫通一切的人事物,活出生命之道,道就是透過這個生命核心來貫徹的。 什麼是道?道在那裡?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就是道。一個家庭裡如果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,這個家庭就沒有道。當修行專心致力於一處,長時間下功夫達行深處,一旦豁然貫通時,則心開悟解,原來萬物皆備於我心。牛頓發現地心引力,他是坐在蘋果樹下,被蘋果打中時,頓時領悟的。在生活當中,無時無刻地去體證自身的道。不要將修道分成兩部份,這邊是有用的,這一邊是沒有的。來佛堂參班研究,看經典,這些是有用的。喝咖啡,聽音樂,這些是沒有用的。其實喝咖啡、聽音樂,都是有用的,跟小孩子聊天,也是有用的,問題在於我們明心了沒有。 曾經去成全一位道親,去的時候,小孩也在家。這位道親為了能夠專心與我們聊天,就準備了許多的餅乾給他的小孩,然後跟他說:我要和叔叔們聊天,你不要吵,去吃餅乾。當小孩將餅乾吃完了,就跑過來坐在旁邊。我們在談道務,他也要插嘴。母親就說:我們在談道務,你懂嗎?你乖一點不要吵。小孩就回答說:我也是道親呀!難道我不能講嗎?所以,不要將生活分成兩部份,只要能主宰自己的心,就算處在任何的環境,都能以自在的本心,面對當下情境,和光同塵,做個隨緣的觀自在菩薩。 六祖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;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」一貫道的修持法門就是以道相親的、生活的、體驗的。「以道相親」,我們道場上都稱呼道親道親不稱信徒。道親不只是一個稱呼,更是一個修行的風範,人之所以能夠親,是因為關係很密切。兄弟姊妹很親,因為彼此有血緣的關係,我們道親彼此在一起也是很親。為什麼很親?因為有道的血緣關係。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有磨擦,為什麼會有計較?因為人常在表相裡計較。佛堂的事為什麼都是我在做?你都不用做。掃廁所永遠都我在掃,你只會在門口跟人家鞠躬。這個就是表相裡面在計較。如果我們能夠放開一步,把那些計較放下,以道相親,就會很親了。所以 建築設計道場上稱呼道親道親,本身不離道,自然是道親,人人道心顯現與大道相親。 伍、千鎚百鍊的心志昇華 現在的修道人很有福氣。為什麼很有福氣?天天吃得好,睡得好,可是也很沒有福氣。因為太安逸了,缺少磨練。以前的人修道,可能幾年就可能成道,現在我們修了幾十年,因為缺少磨練,所以不能成道。以前的人修道很苦的。 後學曾聽張老前人慈悲談起:張老前人(培成)三十歲求道,三十一歲領命,三十二歲去成都,在領命時保命的前人那兒,天天被罵,一天總要罵個七、八次。一同前往的還有三人:一人負責挑水,一個劈柴,另一個天才整理 堂,他們也一樣,一天也要被罵三、四回。當我頭一次被罵時傻楞楞地達十分鐘。前人怎麼罵呢?譬如說:倒一杯茶給前人,前人就說:「你看!一杯茶也擺不好,擺那麼旁邊,你不能擺過來一點嗎?唉!連一杯茶也擺不好,還修道?」我就低頭答道:「是,是,前人。」可是我心裡想:「前一點和後一點又差得了多少呢?」可是前人就是找碴。當時我負責廚房燒飯菜的工作,過了一個月,有一天,我又在大灶旁生火,因為成都大灶沒有煙囪,燒的是木材,煙從灶門出來,我要過去加木材,被煙薰得直掉眼淚,就以袖子擦眼睛,不巧又被前人看到了,他說:「你哭什麼?」我說:「我不是哭,是被煙薰的。」前人說:「不要騙我,太苦了是不是?我知道,那回去吧!」這時候,換成你們要怎麼辦?我知道自己實在沒功夫,只好讓前人罵。前人說:「我曉得你啊!修不好的!」罵也被罵,事情也照做,不去想那麼多了。 另外三個一樣也是被罵,到晚上都來告訴我。譬如對那個挑水的─挑多了潑在外頭要罵。少一點!不會潑出來也要罵:「你偷懶啊!挑這麼少!」而對那個劈材的則劈太大了要罵,太小也要罵,反正總是不對。當他們一一告訴我後,我總要告訴他們:「前人和你今日無冤,往日無仇,為了什麼?還不是看你有沒有耐性,煉煉你的心啊!」與他們說說圓,平平心,等到他們三人都睡了,我卻無法入睡,心想:「沒什麼大錯嘛,怎麼也這樣罵呢?」大約等兩點才漸入睡,一直等五點又要起床了,幾乎每天都如此。而這次,我心裡想:難道我真的不中用嗎?忍到第三天就問前人:「前人,您看我們幾個行不行啊?能不能修啊?」前人說:「好好的修才可以,沒有修就不行。」又問:「像我們現在修,可不可以呢?」前人說「現在這樣子修,可以啊。」「喔,可以啊!」好,我記著了。說可以了並不表示沒事了,還是照常罵。由第一次被罵十分鐘無法釋懷,漸漸九分、八分……到一個多月後時間越來越短,到後來會說:「是!是!請前人慈悲!」前人就笑笑說:「好了,去啦!」如此訓練了兩個月才離開,因為台灣寫了三封快信要我回去。這就叫「文烹武煉」,北方更有打得兇狠的 婚禮顧問。這是張老前人那個時候修道的磨練。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。從前有個徒弟拜了師父以後,師父把徒弟叫過來問:佛陀有沒有說法?徒弟回答:有。師父說:拉下去,趴著,拿棒子打三十棒。為什麼要打三十棒?佛陀明明在經典裡面講,你如果認為佛陀說法,是不解如來意,你是謗佛。為什麼你說佛陀有說法。趴著,打三十棒。隔天又把徒弟叫過來,問:佛陀有沒有說法?他就說:佛陀沒有說法。師父就說,佛陀說了四十九年的法,你說沒有說法!趴著又打了三十棒。第三天,又把徒弟叫過來。佛陀有沒有說法?師父又問他。有也打,沒有也打,他就用眼睛看著他師父,不講話。師父又說:趴著打三十棒!你看什麼看?三千大千世界,有那樣東西是真的?所以趴著,又打三十棒。第四天,又叫他過來,問他:佛陀有沒有說法?有、沒有、眼睛睜開看都要挨打。今天乾脆把眼睛閉起來。師父又說:趴著,打三十棒。為什麼要打三十棒?修道就是要照顧腳下,你眼睛閉起來,怎麼能看出生命的實相?打三十棒。反正無論如何,都要想辦法打你。這樣就是在磨練你,在無理之前都能低頭,有一天你必然也會在真理之前低頭。 還有,道在大陸時期,開過一個二十八天的法會。有一次,點傳師派一位辦事員去服侍道長。辦事員很高興,整晚都睡不著覺,心想終於有機會可以服侍道長了,修道可以親近道長,真是太好了!法會開始的第一天:泡了一杯茶,而且還是高山茶,送到道長面前,說聲:「道長請用茶!」道長說:「站著,修道能夠有開水喝就不錯了,你還泡茶,你想做什麼?」罵了他二十分鐘,隔天他就沒有送茶過去了。道長又叫他過來說:「昨天罵了你幾句,今天你就不送茶了嗎?」又罵了二十分鐘。這樣,來來去去折騰了二十八天,天天這樣罵。第二十八天,點傳師來了,他一看到點傳師,紅著眼睛跟點傳師說:本來認為服侍道長是一件很好、很光榮的事,想不到會天天挨罵。我已經被罵了二十八天了。」點傳師問清原由後說:「這個你不懂,我教你,你明天去,先請示道長,道長慈悲!請問您是要喝開水,還是要喝茶?」辦事員很懷疑的問:「這樣會不會再挨罵?」點傳師說:「那你試試看好了。」隔天,他真的到道長那裡,向道長一鞠躬,說:「請問道長,你想喝茶,還是喝開水?」道長就說:「那你就拿一杯茶過來吧!」就沒有再罵他了。 這在告訴我們,修道要注意道場倫理,事前要先請示,事後要報告執行的情形,這才是正確的行為。這是個無言教化,以前修道真是歷經「千錘百鍊」。詩曰:「千錘百鍊出深山,烈火燃燒若等閒;粉身碎骨都不怕,留得清白在人間。」修道是要經過一番磨練與考驗的。 陸、禮拜懺悔的生命虔誠 一貫道修持的法門-早午晚獻香。為什麼早午晚的獻香是一貫道修持的法門?獻香的時候就是在培養我們?設計裝潢漲獢B住、坐、臥四威儀。《六祖壇經》機緣品講到:「具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。」三千威儀指修行人的一切微細行儀。八萬細行是指大乘菩薩戒外的微細行儀。所以,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都是在培養我們的威儀,應從生活細行去觀照自心,溫養自性。在早晚獻香時,萬緣放下,收攝身心,禮敬諸佛,從明明上帝,到自己祖先,一心虔敬叩首,專注地禮拜,在覺照的當下,當心跑掉時,立刻收回來,當心跑掉就重新再來,無有顛倒錯亂,達到一心不亂,清淨無染,由衷地感恩與懺悔。 有人說我修道修了這麼久了,為什麼我都沒有得到感應呢?自問誠心夠不夠?你求上天慈悲一定會相應的。有一位老道親,一天在睡覺時,老師來告訴他說:你的世間緣盡了,再過一個禮拜,老師要來把你帶走,你趕快準備準備吧!這位老道親修持也真的是很好,如果是我們,老師告訴我們說世間緣盡了,要把我們帶走,保證我們當場暈倒。可是這位老道親真的很虔誠,就把他的兒子媳婦叫過來說,你們趕快去準備,老師要帶我走了,我要 和 老師回去了。他的兒子就跟他的父親說:這怎麼可以,我們再過不久,最小的弟弟就要娶媳婦了,你如果現在走的話,到底是辦喪事,還是辦喜事?你跟老師商量商量,讓你再多活半年吧。他就真的跟老師商量。老師說:好啦,再給你半年。半年過去了,老師真的又來了,老師說:你世間緣份快盡了,我要帶你走了,趕快去準備準備吧。老道親再把他的孩子叫過來,說:趕快去準備準備,我要跟老師走了。他兒子又說:這怎麼可以,你剛娶媳婦不久,如果你現在走了,人家會說是你媳婦把你剋死的,你要你的媳婦怎麼做人?趕快跟老師商量商量吧!這老道親真的又 和 老師商量去了。再讓我活半年,因為我不能現在就走,走的話會害慘我的媳婦。老師慈悲真的再讓他多活了半年。又過了半年,老師真的又很準時的來了,跟他說:你準備準備,我要把你帶走了。老道親的兒子又說了,這怎麼可以,你修道幾十年,都沒有參加過道場的法會,我們再過一個兩月就要開法會了,你好歹跟老師商量一下,等你開完法會再帶你走。你再去求求老師再多給你活一年吧。他就再懇求老師慈悲:弟子一直沒有參加過法會,你就大發慈悲,再讓我活一年,一年 後再跟 老師走。一年的時間到了,老師沒有再告訴他,就直接將他帶走了。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,是在告訴我們,只要你有誠心就一定會有感應,想想看,連死都可以商量,不要說你求一般的事情了。我們為什麼求上天求不到?因為心已經和上天不相應了。看台視,轉到中視的頻道,當然就看不到台視的節目。因為頻道不對,你要求上天,你一定要和上天頻道一樣,才能相通啊。 「懺悔業障」、「觀身過錯」、「淨化業識」。禮拜的時候要懺悔業障,觀身過錯,反省自己的過錯。王鳳儀大善人說:「觀身過錯 澎湖民宿是關地獄門,讚揚他人是開天堂路。」我們往往看到別人的缺點,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。以前有一位修行人-阿彌陀佛,他是最會反省自己缺點的,凡是寺廟裡有任何事情做錯了,旁人都說是阿彌陀佛做的,他也承認是他做的,廟裡的住持就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都是阿彌陀佛做錯事,別人都不會做錯事?有一天晚上,他就故意去把廚房的鍋子打破。第二天,住持就問眾弟子:這個鍋子誰打破的?弟子們都說是阿彌陀佛。住持將阿彌陀佛叫過來,問:鍋子是不是你打破的?阿彌陀佛回答:是我打破的。這個時候,住持才想到幾十年來,阿彌陀佛都把所有的過錯往自己的身上擔,原來這些過錯都不是他做的,但是他從不申冤抱怨,將來他的成果一定比我大。 「觀身過錯」,常常反省自己的過失,然後「淨化業識」,好清淨自己的心地,徹底地從八識田中淨化不清淨的種子。有的人在道場做了許多事情,也具有許多功德,但是如果心不清淨,就像煮沙成飯一樣,拿沙當米來煮飯,沙可以煮成飯嗎?不可能,為什麼?因為沙是沙,米是米。如果沒有清淨的心,要成道也不可能,因為心裡面的壞習氣沒有改掉。每一個人都有生命的習氣,小孩子剛出生,過不了一、兩年就會搶東西吃,誰教他的?沒有人教他,為什麼會搶東西吃?是歷劫的生命習氣。所以生命的習氣要改,很困難。如果我拿一個塑膠的杯子,倒了一杯水給你喝,請問你喝還是不喝?也許會喝。可是如果我拿了一個尿壺,這個尿壺是新的,塑膠做的,從來沒用過,裝了開水,我倒了一杯尿壺裡的開水給你喝,你會不會喝,喝起來覺得怪怪的,因為喝尿壺裡的水,就好像在喝尿。這就是生命的習氣,很難改變。修道如果沒有從心裡面用功夫,就是心地不正,果地就會迂迴。 柒、為道日損的人生進路 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都有道。道在那裡修?生活就是道。為道日損,將我們的慾望心減至最低。人生的痛苦,不是得到的少,而是慾望太多。世間的東西不一定要擁有,而是要懂得去享用。當你擁有一座很漂亮的花園別墅,可是每天都不快樂,雖然擁有又有什麼用呢?我雖然沒有花園,但每一次我走過別人家門前,看到花那麼漂亮,有一種喜悅在心中。我雖然沒有擁有,但是我在享受。一個人真正的喜悅是能「捨」,而不是佔有的多。 一貫道的修持法門,是不為人情的,是生死大事的。一貫道將人生最後的一件事情,生命最後的那一段歷程,叫作「歸空」。為什麼講歸空?因為一切的恩怨情仇到時候都要空。有時會聽到老道親說,年紀大了,記性越來越不好了,昨天說的事情,今天就忘記了。但是,怎麼二、三十年前別人罵我的一句話,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的呢?因為心被那些恩怨情仇塞得滿滿的,怎麼會快樂呢?怎麼能夠解脫呢?唯有將一切都放下。 求道的時候第一寶傳給我們什麼?合仝。合仝是什麼意思?手抱合 酒店兼職仝,就是要我們恢復赤子之心。如果不能恢復赤子心,就沒有辦法成道。《道德經》云:「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」道德要深厚,就要和小孩子一樣。《聖經》裡面也講,如果沒有恢復到小孩子的面目,就不足以上天堂。為什麼?小孩子沒有人倫判斷。你給他一百元的禮物,和給他一千元的禮物,他都很高興。大人就不一樣了,情人節的時候,玫瑰花漲價了,去年送一束,今年送一朵,你的她就會想,你是不是變心了。為什麼去年送一束,今年只送一朵。大人有價值的判斷,小孩子沒有。小孩子天真無邪,生命越成長,積蓄的業識習性就越多。所以修道就是不論你到什麼年齡,都要恢復到小孩子那種天真無邪的率真,清淨無染的本性;就是由後天心轉化為先天心。小孩子高興就笑,不高興就哭,沒有什麼價值判斷。他哭了半天,喉嚨還是好好的;大人哭半小時就沙啞了。為什麼?小孩子在哭是無心的,大人在哭是傷心的,差別就在這裡。所以「無心」是多麼地重要。 下棋時,我們會說: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」為什麼?因為勝負和旁觀者沒有關係。何時可以對自己的人生,從當局者迷成長到旁觀者清?當我們能把一切都放下的時候,就是旁觀者清了。 人生最後的一件事「歸空」,那不是死了,有些人死了也沒有空。人的歸空不是為了表演一件事情,我們說得道修行,歸空時都會身軟如棉。有位道親說,我要好好修道,否則到了那一天,如果我的身體不軟的話,會被道親們笑話。這位道親就太執著了!為什麼會柔軟?一個人很輕鬆的時候,充滿喜悅的時候,身體自然就會感覺放鬆,很柔軟。當一個人很生氣的時候,很煩惱的時候,就覺得全身僵硬。為什麼道親歸空以後身體是軟的,因為全部都放下了。《道德經》第七十六章:「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」「柔軟」、「堅強」是指人的形體而言,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,死後就變為僵硬。「柔脆」、「枯槁」是指草木的形和質。草木生時柔軟脆弱,死後則變為枯槁堅硬。這一段經文在講什麼?柔軟是生的現象,僵硬是死的現象。一貫道的道親歸空以後身體是軟的,它是代表什麼?代表從此靈性得永生。這個就是一貫道的修持法門。 柒、 結論 綜合以上,從良心作主的生命自覺,進而率性而行的生命實踐;由核心的開展,到心念的掌握。再從解行相應的生命圓融,歷經千錘百鍊的生活磨鍊;以定慧等持的深行,經歷德性火候的粹練。再以禮拜懺悔的生命虔誠,感恩與懺悔的戒行修課,為道日損的還原人生進路。唯有依愿而行,一切歸於大道。感謝上天鴻恩,垂降大道,感謝祖師鴻慈,傳承心法,賜我明路。(陳平常點傳師)  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褐藻醣膠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83wibd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